2017年6月21日 星期三

資訊視覺化

製作圖表的目的是什麼?

除了傳遞資訊以外,減少心理上排斥、降低理解門檻並加深讀者印象


視覺化的三個關鍵要素

從這個角度來思考,製作資料視覺化的作品,你至少要考量下面這三個關鍵要點:
  • ‧ 資料的正確性 – 即便在極簡的思維中,資料都是最重要的。務必要提供正確有效的資料
  • ‧ 理解資料的動機 – 使讀者跨過心理門檻,願意深入理解資料的意涵
  • ‧ 資訊傳遞的效率 – 降低讀者吸收資訊的難度,更有效的讓資訊被傳播出去
這樣講也許太抽象了點,我們試著再將這三個概念具像化:
  • ‧ 資料 / 資訊 / 統計分析
  • ‧ 故事性 / 新聞點 / 爆點
  • ‧ 視覺化 / 設計 / 類比 / 包裝
這就是資料視覺化的三個關鍵要素,從人的角度來思考,就是資料工程師、視覺設計師與說書人。



---

雖然資訊圖表的表現手法甚異,但大多數經典的資訊圖表,均包含下列三個重要元素。
  1. 數據資料:詳盡的資料是資訊圖表的骨架所在。
  2. 核心概念:所要傳達給觀看者什麼樣的訊息。
  3. 表現形式:運用視覺設計手法,將上兩項抽象的元素化為有形的圖像符號。



---
致力於「弭平資訊落差,創造溝通」的圖文不符,所製作的一系列有關社會議題、冷知識的資訊圖表作品,都在網路媒體社群裡掀起一波波漣漪。
「溝通」,是圖文不符一貫的態度
圖文不符從最初 4 人的團隊,擴增到擁有企劃師、插畫師、設計師、動畫師、網頁工程師......等 24 位夥伴的大家庭,他們不諱言地說,這之間其實也遇到了許多管理制度層面的瓶頸,「創業的這段過程有點像是不斷的放下,你放下原本角色要有的型態,你要去轉換,但你從來就不會準備好」。

舉例而言,作為共同創辦人的張志祺一開始擔任的是設計師,但當團隊聚集 8 人時,開始需要有 PM(專案經理),因此他轉為管理者;團隊人數增至 16 人時,則需要放下管理者的定位,開始真正去思考公司的發展方向,邁向領航員的角色;而當有 24 位夥伴同在一艘船上時,他意識到了「人脈」對於公司未來舉足輕重的影響,他需要見更多的人、累積自己的 Personality。也因此,張志祺開始往「經營者」的角色前進。不只是經營公司,也開始經營自身的品牌形象,希望能凝聚更多的影響力。

這樣的角色轉換時常令整個團隊措手不及,過去的圖文不符是任性的,許多事務是兩位創辦人決定了算,然而當團隊擴大時,就需要大家一起溝通。「所有的不信任及誤會,可能都來自於溝通,如何讓彼此知道心中所想的事情、如何讓團隊用別人的角度來想事情,解決資訊落差這件事永遠是最難的」

一個團隊要有好的協作、運轉,就需要彼此交流與溝通。而要達成一個有效率的溝通模式,彼此就需要知道彼此的目旳

舉例來說:插畫部門要知道程式部門的目的,比如他們想要讓每個人的手機看起來都很棒、運轉效能很好;插畫部可能想要一個很感性的表達畫面,有張力、有情感的呈現;設計部或許會想要一個較為理性的評估、把每項排版的細節都補到。

溝通在初期時是一件沒效率的事情,但團隊會因此更了解彼此的觀點,找到溝通的頻率,進而培養出信任與默契,然後會在更長遠的時候,變成提高效率的方式。

這正好也扣合圖文不符一直強調的核心價值:弭平資訊落差,創造溝通。淺談隨機殺人的資訊圖表所創造的效應,某種程度也讓團隊見證核心價值的理型,「以前遇到隨機殺人事件,身邊的人都在談死刑,但現在,開始有很多人在乎社會的問題。為了將資訊散出去,圖文不符跟社群之間緊密的關係必須要存在」。

節錄自:http://crowdwatch.tw/people/816


---

其他:圖文不符 FB粉絲專頁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